粤语歌手推荐联盟

为什么每年4月1日都会怀念张国荣?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张国荣去世之前,4月1日只是愚人节,但至从张国荣去世之后,愚人节变得不怎么流行了。

相反,无论早些年的论坛、贴吧,后来的微博、朋友圈,大家都会不自禁的发一条有关纪念哥哥的心情。

为什么4月1日这天,我们特别怀念张国荣?

某种程度上,张国荣就是上世纪的香港流行文化史。他个人生涯的起落,其实也是那一代人生活的映射。

我们看着“谭张之争”,看着他退出歌坛,看着他当影帝,看着他重返歌坛,看着他拿奖,看着他公开男友,也看着他身死。在娱乐方式还相对单一的上世纪,无论作为‘演员’还是‘歌手’的张国荣,都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

曾操盘过2000年张国荣的杭州演唱会的彭激扬,说:那时候,望江门理一个“荣氏中分头”要20块钱。

香港编剧林奕华说:我们至今还在怀念张国荣,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怀念他,来怀念那个时代。

其实每一年的纪念,都是一次情感投射。张国荣是一个在影、视、歌三方面都达到过巅峰的人,他的作品,有很多已成无法超越的经典。大家留恋他,也是在留恋经典。

何为偶像?偶像是人们缺失部分的投射,爱上一个人,因为他可以让我们完整。真正的偶像,也因为其独特的不可复制性。

  

可如今,“超女”、“快男”、“好声音”相继登场,一个晚上就能批量“生产”一堆所谓的明星,时间甚至来不及检验他们是一时幸运还是真正强大。而正像林奕华说的那样,张国荣那个时代,才是“明星有作品”的时代。

他靠一部部作品的积累,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张国荣,恰恰是这种“手造”感的代表。据经纪人陈淑芬回忆,当年签约丽的电视,张国荣默默练了3年“形位”,到最后,“一转身就是四十五度,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永远到那个位,没有偏差”。从入行到走红,他苦捱了十年,港人勉励新人,至今都有句话是“连张国荣都要捱十年”。

我们总在捶胸顿足嗟叹再没有好的演员,再没有值得欣赏的明星,在某种偏激之余,不得不承认,当今的娱乐圈已经缺少了张国荣这般完美的人。是普罗大众对现实期盼得太多,还是现实给予我们的太少?张国荣给了我们那个年代最大的期盼。如今,再也没有后来人。

张国荣生前曾说:“现在已不需为生活奔波,为生活接戏,可选择自己喜欢,可以随心所欲。”

这种自由的天性,以及反娱乐工业体制的精神,同样很难再找到类似的优质偶像作为代替品。

换句话说,没有人像张国荣一样,能够满足公众对偶像的期待值。

  

正如陈淑芬比喻的那样——“他是一只蝴蝶,只是路过人间,不可能常驻,因为他媚骨的贵气和不羁的个性,他是彻底的叛逆者。”所以,生前的张国荣成为符号,生后的他赢尽风华。

我们怀念张国荣,是在怀念那个时代。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