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周刊(ID:new-weekly)”,大唐雷音寺经授权转载使用。
成功不会骤然降,连张国荣都熬了十年八年。我们愿意记得那个刻苦乐观而有回报的黄金年代,那时风和日丽,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人在默默向上游。
最近,“时代”很忙。纪梵希死了,一个时代结束了;霍金死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李敖死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李嘉诚退休了,一个时代结束了……这个时代的“告别”往往如此,效应只有72小时。
时间的力量摧枯拉朽,热点过后,只剩朋友圈里数量庞大但不无简陋的情绪符号(诸如千篇一律的R.I.P和红蜡烛),而情绪本身早已销声匿迹。
众多大人物被瞬间遗忘,独独有一人,让健忘的我们和健忘的时代持久纪念——15年了,张国荣,可能是第一个真正让我们学会告别的巨星。
《阿飞正传》里面有一句对白:“要记得的,始终都会记得。”在哥哥离开的5479个日子里面,我逐渐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当你见到天上星星,请你想起他。
张国荣与风和日丽的香港地
每年4月,很多人纪念他、回顾他、分析他、消费他、神化他,张国荣作为“残酷四月”最精妙的注脚,无处不在。
然而,一时的感伤情调可能是媚俗,而长达十五年的念念不忘则值得深思。当我们怀念张国荣的时候,到底在怀念什么?
爱听张国荣的,首先应该是香港的六零后和七零后。他们土生土长,视香港为家,在成长中大量接触西方及日本流行文化。他们与上一代香港人一样拼搏,又在生活品味上有不同的追求。
1980年代,高度繁荣的香港,人们需要新的偶像。
那是上世纪80年代,香港走向富裕。在许冠杰率先完成了流行音乐本土化革命之后,英文歌已是强弩之末;而日本偶像明星潮流带来的新冲击,又使粤语歌曲亟待从草根生活的内容提升到另一层次……新的时代精神,正在等待一个新时代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
首先他不能老气,全城热播电视剧主题曲的时代已经过去,罗文、徐小凤、郑少秋都是上一代人的口味;因而,他应该带点反叛,和过去那种西装骨骨的审美有所不同;最好,他洋气得来又有亲切感,能够配合香港青年愈发讲究的生活品味,毕竟西方歌手太过遥远,西城秀树又已经老了;当然啦,他还要够帅。
陈百强、张国荣与钟保罗,那时候的“小生”长这样。
潮流所趋,张国荣作为第一代偶像明星诞生了。他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歌唱上,而是涉及电影、电视剧、音乐特辑、广告等多个演艺领域复合而成的立体形象。
恰恰,这就是新一代香港青年寻觅已久的品味认同:可以前卫性感、青春不羁,柔情蜜意起来也能电死人不偿命;一笑是干净通透的阳光,如画眉目轻蹙又似忧郁少年;他轻佻反叛,却真挚深情;他骚到入骨,却将这种个人美学演绎得大胆直率、激情高格……
这是风和日丽的香港地孕育出来的现代美。他就是他,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1977年,张国荣参加丽的电视(亚洲电视前身)举办的亚洲业余歌手大赛,以《American Pie》一曲获香港区亚军而正式出道。
为何我们独爱张国荣?
群星璀璨的香港,张国荣并非当时的独领风骚者。那时烟花特别多,为何独爱张国荣?
1989年,张国荣到黄霑、倪匡、蔡澜主持的深夜访谈节目《今夜不设防》做客,说起自己入行之后经历的“三大惨”。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张国荣初初入行。彼时还是西装骨骨的蔡枫华时代,而个性前卫的张国荣经常穿背心牛仔裤就上台唱歌,因此形象并不讨好。
有一次在沙田表演,他戴着海军帽上台唱歌,没有掌声只有嘘声,他潇洒地把帽子飞向观众,很快,有人把帽子扔回台上。是为“第一惨”。
1983年电影《鼓手》,张国荣演一名“默默向上游”的鼓手。
几年之后,这个英俊青年终于有了自己的歌,并且推出了《风继续吹》,初次领略“颇红”的滋味。但是,这首歌机缘未到,没有在当年的“劲歌金曲”中夺奖。所有的乐坛颁奖典礼,歌手都会在一周前得知结果,未得奖的,一般都不会出席。
但他明知自己没奖,仍然到场。黄霑说得好,Leslie这人,有体育精神。当时,罗文预计自己应该得两首金曲,结果只有一首,因此有些不开心。
张国荣在旁边看着,心里满是委屈地哭了:为什么有奖拿要不开心呢?我那么想拿,却没有。是为“第二惨”。
张国荣与谭咏麟
后来,《Monica》终于将他带到了天王巨星的地位,他在红馆做了12场个人演唱会,逐渐与谭咏麟平分秋色。那年,谭咏麟拿三首金曲加最佳男歌手,张国荣拿一首金曲,同时《有谁共鸣》获颁年度金曲金奖。
然而,他正要上台表演《有谁共鸣》的时候,台下一片嘘声。这是张国荣印象深刻的“第三惨”。
张国荣心想:我永远是用尽全力在唱好的歌给你们听,我张国荣站出来就是舞台的保证,你们居然嘘我?
1984年,收录于唱片《Leslie》中的主打歌《Monica》一曲发行,从此红透全香港。
这时,离他出道已经八年,这个圈子他早已看透。眼前是两条路:要么是粗口回敬,然后不干;要么是忍了这事,我来日方长。显然,张国荣选择了后者。
张国荣尚且如此。
曾经,香港人有句口头禅:连张国荣都要捱十年八年。当他唱着《默默向上游》的时候,台下的观众为何特别有共鸣?因为,那是刻苦乐观的时代,眉目如画、得天独厚如他,成功也不会骤然降临。
那些年,没有多少莫名其妙的一夜爆红,不像现在。
1986年,大红大紫的张国荣,穿着红色西装,“浓情”开唱。
张国荣有惊人的自觉
马家辉说,不同年龄层的香港人对张国荣的怀念追记,其实有很不一样的意义。
张国荣的同代人,是真正和他一起成长的一代人,一起见证香港的辉煌岁月,他们爱他的美和闪耀,也与他共同挫折,共同努力。
张国荣走了,仿佛连同他们的时代也结束了。
那么,年轻一代对张国荣的怀念,难道就只有隔代的矫情和跟风的媚俗吗?非也。如果张国荣的同代人伤怀的是他们的传奇结束了,那么80后和90后则伤感于自己的时代没有传奇。
没有演员能跳这样的舞了
2005年以后,全民皆偶像。一方面,草根崛起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另一方面,成为偶像好像变得轻而易举。后来的日子嘛,大家都知道,属于小鲜肉,现在只有流量明星,没有演艺传奇。
在演艺实力稀缺的时代,我们更加想念张国荣。见过真正的巨星,如今的小花小草又如何入眼?
从偶像派到实力派的转型,没有人具备张国荣那样的惊人自觉。在如日中天的时候,张国荣宣告退出乐坛,让自己进入冷静期。之后,我们看到一个更加多元、更加具有深度的他。
1989年,张国荣在告别演唱会上泣不成声。
在《阿飞正传》和《霸王别姬》里,张国荣是有艺术家气质的实力派演员。为了程蝶衣这个角色,他在北京学了大半年的京剧,让自己全身心浸入角色。换了现在的小鲜肉,替身伺候,拍完抠图,几个礼拜杀青,学毛线京剧?
复出乐坛之后,他无意于重复过往的偶像路数,选择了一个有更多主动权的创作环境,在音乐制作中投入巨大心血,展现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
从来没有偶像明星,这般认真地做到了。流量当道的现在,更难再有。因此,去年微博上出现一张张国荣一边抽烟一边学习京剧手势和走步的动图,很多人盯着看几十遍都看不够。
张国荣拍摄《霸王别姬》时的花絮
想念哥哥的15个瞬间
1、1982年,《烈火青春》里面的张国荣叛逆不羁,一双眉眼,令人过目不忘。
2、1986年,《英雄本色》。张国荣扮演的阿杰充满正义感,全亚洲都为戏里兄弟情满腔热血。
3、1988年,《胭脂扣》中那个痴情而懦弱的富家子弟十二少,经他刻画入木三分,令人恨不起来。张国荣欣赏李碧华,喜欢她写的东西够骚,够醉生梦死。
十二少
4、1989年,张国荣告别乐坛演唱会现场,《想你》。他穿着白衬衫,一开始就发动眼神诱惑,中间解开一颗颗纽扣,然后随着昔士风的间奏扭动胯部……如此迷人,多么想你。
5、1990年,《阿飞正传》,张国荣和墨镜王互相成就。“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点之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
6、1992年,《92家有喜事》,港产贺岁片招牌。高志森把昔日恋人张国荣和毛舜筠重新拉在一起拍戏,两人非常默契。张国荣演活了骚浪贱的常骚,他可以书生,可以浪子,也可以搞笑。
不开心的时候,看看《92家有喜事》。
7、1993年,《霸王别姬》,李碧华和陈凯歌都希望他演程蝶衣,结果,他不负众望。在演艺追求上,他就是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
8、1993年,《东成西就》。为了补回拍摄《东邪西毒》超出的预算,刘镇伟以原班人马用27天拍了这部搞笑贺岁片。里面有很多即兴的桥段,那是香港电影最淋漓尽致的放肆时刻。
9、1994年,《东邪西毒》,张国荣演出了最具哲学家气质的欧阳锋。
欧阳锋
10、1997年,跨越97演唱会现场,他将《月亮代表我的心》献给生命中的挚爱,温柔而深情。
11、1997年,《春光乍泄》。张国荣和梁朝伟饰演一对同性恋人,我们记得布宜诺斯艾利斯那个伊瓜苏大瀑布的超长镜头,以及何宝荣那句:不如我们从头再来。
12、2000年,热情演唱会现场,《我》。他盘发,光脚,穿着浴袍,对孤独和误解无所畏惧,唱着“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热情演唱会
13、2003年4月,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四大天王同台清唱《当年情》缅怀张国荣。他的离去,对香港流行文化打击严重。
14、2012年3月1日,“浮想联翩张国荣演唱会”现场。演唱《这么远那么近》,哥哥的旁白响起时,特别想念他。
15、2013年3月31日,“继续宠爱·十年·音乐会”现场,梁朝伟隔空对话张国荣:十年没见,我想今晚所有人和我一样,都好想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们?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或识别下图二维码,西湖龙井带回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