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张国荣变成了一件有争议的事情
15年来,每逢4月和9月,网络上都会掀起缅怀张国荣的声音,这种热度,令人难以忽视。
打开微信指数一看,“张国荣15周年祭”以5193万的热度位列微信热度榜第一。
而打开微指数,“张国荣”三个字也在这一天达到了顶峰。
事实上,以上的数据都没什么意思,张国荣的人气并不需要什么数据的证明,因为他受不受欢迎,完全是肉眼可见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
对于张国荣的缅怀,已经成了一种现象级的缅怀,时隔多年,可能只有在缅怀的时候,才能与之相与云。
每到这个时候,很多很多的公众号会开始发文缅怀张国荣,而当一件事涉及的范围足够大的时候,就会开始有反对的声音。
比如有人说“90后和00后们,求求你们放过张国荣吧,你们根本就不懂他,只会一直跟风在后面喊哥哥。”
开始有人起来反对了,说缅怀的都是装逼,怀念的都是哭丧,叫哥哥的都是跟风,说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资格缅怀他。
也因此,今年很多公众号也好,朋友圈也好,大家的缅怀变得很克制,很少见到有人哭着叫着哥哥的,更多的朋友,只是转一转关于张国荣的推文,或者转一首《风继续吹》。
更克制的朋友发了一张梁朝伟和张国荣在春光乍泄里的图片,或者说一些非常保守的话,比如“如果你还在,春天一定很好吧。”
连名字也没有提及,更不要说叫哥哥了。
缅怀张国荣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克制了。
即使是真爱粉,也不敢缅怀张国荣了。
采访了一名非常热爱张国荣的朋友,他是真的把张国荣爱到了骨子里的那种人,朋友圈一年从头到尾,反复能见到有关张国荣的动态。
只是这一天他却噤声了。
突然记起一篇文章,文章题目叫《上帝不需要傻逼,所以你还活在朋友圈里》,写于半个月前,霍金去世的那一天。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对于那些在朋友圈里面怀缅霍金的人,疯狂嘲讽及攻击,说他们是哭丧婊,装逼,没资格缅怀霍金。这群傻逼应该由上帝带走。
你会发现,原来悼念一个人,也可能会被疯狂嘲讽,攻击。
文章写到最后,作者笔锋一转,写道:“身边总是会有哭丧婊的,大家看着乐乐就好,没必要浪费口舌和他们争辩,反正这群傻逼过半个月就要开始缅怀张国荣了”
半个月后,也就是今天,谁要是缅怀一下张国荣,可能就变成了作者口中的傻逼了。
似乎现在不能随便说话了,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害怕反转,害怕打脸。
早上缅怀一个人,中午就有人来骂缅怀的人,晚上又有人来骂那些骂缅怀的人,如此反复,循环不息。
于是,沉默变成了最保险的姿势,袖手旁观变成了不会被牵扯其中的最佳方式。
所以到了今天,跟风的人去跟别的风了,剩下真的喜欢张国荣的,却连发个朋友圈都畏手畏脚,生怕被骂被嘲笑。
后来发现这就是世间
一个热点起来,马上出现一拨人开始蹭热点,第二波人开始抨击蹭热点的,留下一片狼藉之后,最后一拨人来分析热点。
其中,有冷嘲热讽的,有揶揄调侃的,有怒发冲冠的,有冷眼旁观的,有自作清高的,有义愤填膺的。
看遍这几年的事情,从于欢案,江歌案,张QQ案,汤LL案,豫章书院,携程事件,摔狗事件,案,纵火案,霍金去世,李小璐出轨等等等等。
你会发现,永远都是这样,世间百态,循环往复。
后来你又发现,这就是世间啊,这就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世间啊,还没有变得太好,也没有变得太坏。
它就这样真真实实地存在的。
只是,它改变了很多人,让单纯的人变得愤怒,让愤怒的人变得麻木,让麻木的人被感动,让感动的人变得厌倦。
如是而已。
前阵子一直循环《起风了》,这首歌有一段歌词令我非常动容:
“从前初识这世间,万般留恋,看着天边似在眼前,也甘愿赴汤蹈火去走它一遍。”
刚认识这个世间的时候,真的是对一切都非常好奇,也非常渴望,很难自拔于这个世界之大。
只是后来“翻过岁月不同侧脸”,才慢慢感到了厌倦。
而这个世间,也就是张国荣离开的世间。
最后。
我们常说要做自己,其实很多人依然不知道什么才是做自己。
举个例子,你买了一个iPhoneX,然后想发朋友圈炫耀一下,你回头一想:“我是活给自己看的,不应该发朋友圈。”
但是你又想:“可是按照我自己想要的,我就是想发朋友圈啊,这样才能让我开心。”
那“想发朋友圈的你”和“算了,活给自己看的你”,哪个才是你自己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同理,“想发圈缅怀张国荣的你”和“算了,留在心里吧的你”,哪个才是你自己呢?
这可能也是一个不好解答的问题。
人生会有很多很多很多这样的选择,多到你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东西。后来发现自我的时候,你才知道自己并不是东西。
因为你可能终于想出了答案,也决定了自己要不要发朋友圈炫耀一下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买不起iPhoneX。
你再怯弱,风都继续吹。
在那个对同性恋非常抵触的年代
张国荣和唐鹤德从来没有畏惧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