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哥哥张国荣的去世曾经让抑郁症走入大众视野(也有不少人认为哥哥得的是躁郁症,没有得到良好的诊断和治疗因而耽误了病情)。
哥哥的悲剧已过去多年后,社会对心境障碍的持续性关注和对心理、精神健康的了解依旧没有太大进步。每年到哥哥祭日时,已少有人提及带走哥哥生命的病魔。
在此,我们呼吁大家,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模式与这个世界交流。◕‿◕。
程蝶衣那句“不疯魔,不成活”,看似是哥哥的人生精彩写照,实则是病痛给他带来的不可抗拒的悲剧结局。除了哥哥以外,还有很多人拿到了相似的剧本,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处于弱势,却仍在努力地想要改写剧本的结局。
为什么说心境障碍患者是弱势群体?因为他们的很多亲友没有反思过自己的常识系统,没有认识到心理疾病基本上都有生理基础,就直接断言这些不是病,然后阻碍患者寻找正规治疗专业帮助。
这些患者家属不配合正规医院医师的治疗方案,没有科学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反而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旧知识给患者灌鸡汤,甚至听信“可靠的”熟人去找偏方找“名医”。真是气到想掀桌,我们希望大家明白,这些做法只会使患者的思维越加边缘化,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增加了伤亡风险和治疗难度。
无论你是新患者本人还是ta依赖的亲友,我们都建议你把这一纸诊断书看作一门新科目,好好学习不要挂科。因为挂了这门课是没有补考或重新的,代价很可能是本应精彩绚烂的生命。
对于患者来说,过于极端的思维模式会让他们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痛苦,而不被人理解更让他们孤独感倍增。
从初次发作开始,若是得不到及时的干预治疗,会逐年加重。这大幅提升了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也让我们损失了非常多的潜在天才。
除此以外,不少病人都在病程中觉得自己“已经好了”,或者“吃药副作用太大”等原因,擅自停止服药。这对于病情的恢复是没有什么帮助的,突然断药不仅会造成脑损伤还会使病情反复。
在欧美国家广为流传的“海明威家族魔咒”,说的是作家海明威家族中几乎无一例外的特殊死亡。酗酒、自尽似乎成了家族的标志性死亡方式,而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事实上,躁郁、抑郁、狂躁这样的病症若是呈家族性,很可能是遗传问题,而不是什么魔咒。当然,这并不是说你是患者,你的孩子就一定也是,父母双方都患病比只有一方患病的遗传概率高很多。
身为积极治疗、努力控制疾病的患者,我们没有什么可耻的,不需要因此而对(未来的)子女道歉。如果说基因给我们的后代预先安装了“躁郁症APP”,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识别并且避免那些可能激活它的因素来保护他们。(电影《永远的北极熊》讲述了一个躁郁症患者的温馨亲子故事,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编辑:Emile
欢迎扫描二维码鼓励作者~
-FIN-
欢迎关注原创公众号:双相躁郁世界
ID: bipolar_world
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世界
双相躁郁世界的工作人员、写手、读者投稿原创作品,以及展出摄影作品、绘画作品,均为原作者及公众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
合作、投稿、转载与联系方式
请点击公众号菜单
公益双相-->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